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九
卷九 第 1a 页 WYG0587-060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汴京遗迹志卷九     明 李濂 撰
  冈堆坡陂关梁井墓
   冈
牟驼冈(在城西北十五里宋天驷监牧养御马驼骡之京/所靖康时金将斡里雅布统铁骑南驰攻围汴)
 (屯兵于此后黄河/冲激坍塌平夷矣)
  丘浚世史正纲 靖康元年春正月癸酉女真犯
  京师兵屯牟驼冈按牟驼冈乃宋朝牧马之所刍
卷九 第 1b 页 WYG0587-0600b.png
  豆山积往年郭药师来朝奉命击毬于其间至是
  导金人据之资其刍豆饲马得以久屯呜呼后世
  积蓄者盍为城守毋为大盗之资乎
凤城冈(在城西南三里许旧有奉圣寺号奉圣寺冈后/金兵犯汴燬其寺金章宗时有二凤凰率诸鸟)
 (飞落于此人遂称为/凤城冈亦曰凤凰冈)
望牛冈(在城西南十里汴京城形势如卧牛/状登是冈以望之则居然可见故名)
百冈(在城东北三十里有土堆百馀世传宋文帝元嘉/中檀道济与北魏战粮尽而返魏军袭之道济夜)
 (唱筹量沙积至百堆以绐之魏/军见之果退道济全师而还)
卷九 第 2a 页 WYG0587-0600c.png
独乐冈(在城东十五里相传宋时有一富翁居此男女/婚嫁已毕翁不问家事日邀故旧饮酒为乐徽)
 (宗微行见之羡曰斯人其/独乐哉后因而名其冈)
鹞村冈(在城南五十里宋时尝命/猎者养鹰鹞于此因名)
牛尾冈(在封丘门外东一里许俗以汴城/为卧牛城而此冈则牛之尾也)
霍赤冈(在城东北二十里辽主耶/律德光灭晋尝屯兵于此)
狼城冈(在城西/三十里)    杏花冈(在城西南十五/里一名青龙冈)
药局冈(在城西二十里旧/为朝元宫之药局)长腰冈(在城东北二十五/里一名长叶冈)
仙游冈(在城东北二十五/里一名牵牛冈)侯家冈(在城南/十八里)
卷九 第 2b 页 WYG0587-0600d.png
堠子冈(在城南/六十里)    井家冈(在城西南/十五里)
七里冈(在城西/南七里)    八角冈(在城西/三十里)
白墓子冈(在城南/二十里)   万龙冈(在城东南/五十里)
祝冈(在城东南/五十五里)    钟家冈(在城东南/五十里)
赤仓冈(在城东南四十五/里又名关头冈)苏村冈(在城东/南十里)
毛冈(在城东南/二十五里)    黑冈(在城西北/二十五里)
太平冈(在城东/二十里)    沙窝冈(在城东北/二十五里)
袁家冈(在城东北二十五/里一名北神冈)南神冈(在城东北/二十里)
卷九 第 3a 页 WYG0587-0601a.png
缩头冈(在城东二/十五里)   角桥冈(在城东/北五里)
边村冈(在城东/五里)    殷家冈(在城东/十里)
白石冈(在城东二/十五里)   胡冈(在城东二/十五里)
傅家冈(在城东/二十里)    杨子冈(在城东北/二十里)
槐疙疸冈(在城东北/三十里)  兔白冈(在城东北/四十里)
苏家冈(在城西/五里)    狮子冈(在城西二/十五里)
   以上诸冈累经黄河冲淤存者无几而居人犹
   能指其遗址焉
卷九 第 3b 页 WYG0587-0601b.png
   堆
青堆(有二一在城东窑务保之东/北一在城西南毛保之西)
申家堆(在城西/永安保)    大营堆(在城西八/角保之东)
王家堆(在城西南南/毛保之东南)
   坡
幕天坡(在封丘门外宋将李纲尝败/金兵于此后为河水淤平)
胭脂坡(在城西北东和保之西朝暮斜晖/照之宛若胭脂俗呼为红沙冈)
   陂
卷九 第 4a 页 WYG0587-0601c.png
夏侯陂       好草陂(俱在城西南/朱仙镇保)
葧脐陂(在宋/门外)     寒陂(在城西南闹/店保之北)
练子陂(在城西南闹/店保之西北)  牧儿陂
青头陂(俱在城西南/闹店保之西)
   关
临蔡关(在城东南赤仓保周世宗显德中浚闸河入蔡/河命水军驾战舰沿颍入淮以伐南唐置关于)
 (此金季关废居人/仍呼此为关头)
通津关(在城东北马尾墙保埽头周世宗显德四年疏/汴水入五丈河以通齐鲁舟楫于此设关元时)
卷九 第 4b 页 WYG0587-0601d.png
 (河涨/淤塞)
   桥梁
天汉桥(一名/州桥)  □金梁桥   浚仪桥
龙津桥     青晖桥   云骥桥
宣化桥     白虎桥   雷家桥
马军衙桥(以上诸桥在都城内/外汴蔡二河故道上)
陈桥(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即/宋艺祖为众拥立处也)
   井
卷九 第 5a 页 WYG0587-0602a.png
海眼井(在安远门里上方寺内相传泉源通/海故名元末寺燬于兵而井失其迹)
义井(在城西金梁桥之南相传元时邑民刘道源因往/来人众造舍于上设汲水之具遇盛暑时则汲以)
 (济人/故名)
三井(在鼓楼东街之北井/口一石而三眼故名)八角井(在城/西)
甘泉井(在徐府街洪武末河水入城水皆咸苦饮之者/多感泻痢之疾永乐癸未夏魏国公徐达宅后)
 (忽涌一泉色洁味甘甲/于汴中教授滕硕有记)
府学新井(在开封府儒学内名贤祠南正德癸酉秋七/月教授荣昌冷宗元开凿井水清冽饮者甘)
 (之以上二井俱非/宋井也姑附于此)
卷九 第 5b 页 WYG0587-0602b.png
  冷宗元撰井记 开封郡学文庙东有名贤祠祠
  南有隙地东为宰牲所每岁丁祀洁牲涤器水必
  取于他井甚艰焉是岁秋七月丙子宗元白于方
  伯杨公给以脩井之直郡守贺侯乃专人以董其
  役壬午宗元相隙地之西命匠氏凿之仅仞许中
  有一石揭其石遂得故井焉深可四仞其泉冽其
  味甘而甃砌完整如故于是补甃井口作辘轳旁
  开小渠西通神庖墙以达于泮池洁涤牲器者皆
卷九 第 6a 页 WYG0587-0602c.png
  资其用而池之鱼藻亦藉以溉之八月丁日释奠
  于先师丙申藩臬诸公省牲咸饮而甘之叹曰异
  哉井乎其学校之徵邪是月壬戌揭榜门生中者
  五人而李生濂发解斯亦异也巳提学佥宪刘公
  命宗元记其事窃闻孔氏以井喻德孟氏以井喻
  学画于易咏于诗散记于史籍盖井体有常而应
  变不穷学者进德之地也然德者致用之本时者
  用德之几有其德而弗遇其时井渫之不食孔孟
卷九 第 6b 页 WYG0587-0602d.png
  是已有其德而又遇其时井收之勿幕伊周是巳
  噫德之脩不脩在我也世之用不用在人也时之
  遇不遇在天也君子亦惟修其在我者其在天在
  人则静俟而顺受之耳何容心焉二三子来游来
  歌挹斯泉而味斯味其于圣门体用之学将默有
  所悟者矣岂直资夫涤溉而巳哉杨公名子器慈
  溪人刘公名玉万安人贺侯名锐临汾人
   陵墓
卷九 第 7a 页 WYG0587-0603a.png
仓颉墓(在城北时和保俗呼为仓王冢是也按禅通纪/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所谓利乡即时和保之)
 (墟/也)
梁王墓(在城西八角保高三丈广百馀步无碑文可考/世称魏陵乡地名梁固疑即魏梁王之冢也)
信陵君墓(在城东南扬州门之/南公子无忌卒葬此)
朱亥墓(在城西南朱仙镇/保俗呼为屠儿墓)
扁鹊墓(在大梁门外西北菩提寺之东原在子城内唐/元和十五年宣武军节度使张弘靖徙瘗于此)
张仪墓(在城东北七里仪魏/人也为秦相卒葬此)
赵王墓(在城东北母寺保/乃汉赵王张耳也)
卷九 第 7b 页 WYG0587-0603b.png
灵昭陵(在城东北四十五里马尾墙保其地即春秋宋/之黄乡世传汉高祖兵败于此母因死焉后具)
 (梓宫招魂葬之有丹蛇出水中自跃入于梓宫其跃/处有遗发乃号灵昭陵其地曰小黄园因置小黄县)
 (陵寝累经/河水淤平)
蔡邕墓(在城东北/四十五里)
李卫公墓(在城西南闹店/保唐李靖葬此)
段志贤墓(在闹店保/之王家庄)
单雄信墓(在仁和门内西北隅/国初为左护卫军营)
王文正公墓(在城东大边村宋丞/相王文正公旦葬此)
卷九 第 8a 页 WYG0587-0603c.png
  欧阳脩撰王文正公神道碑 至和二年七月乙
  未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王素奏事殿中已而
  泣且言曰臣之先臣旦相真宗皇帝十有八年今
  臣素又得待罪侍从之臣惟是先臣之训其遗业
  馀烈臣实无似不能显大而墓碑至今无辞以刻
  惟陛下哀怜不忘先帝之臣以假宠于王氏而勖
  其子孙天子曰呜呼惟汝父旦事我文考真宗叶
  德一心克终厥位有始有卒其可谓全德元老矣
卷九 第 8b 页 WYG0587-0603d.png
  汝素以是刻于碑素拜手稽首出明日有诏史馆
  脩撰欧阳脩曰王旦墓碑未立汝可以铭臣脩谨
  按故推诚保顺同德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
  司守太尉充玉清昭应宫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
  公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魏国公谥曰文
  正王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皇曾祖讳言滑
  州黎阳令追封许国公皇祖讳彻左拾遗追封鲁
  国公皇考讳祜尚书兵部侍郎追封晋国公皆累
卷九 第 9a 页 WYG0587-0604a.png
  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曾祖妣姚氏鲁国夫人
  祖妣田氏秦国夫人妣任氏徐国夫人边氏秦国
  夫人公之皇考以文章自显汉周之际逮事太祖
  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
  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故世多称王氏
  有阴德公之皇考亦自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
  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公少好学有文太
  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临江县监
卷九 第 9b 页 WYG0587-0604b.png
  潭州银场再迁著作佐郎与编文苑英华迁殿中
  丞通判郑濠二州王禹偁荐其材任转运使驿召
  至京师辞不受献其所为文章得试直史馆迁右
  正言知制诰知淳化三年礼部贡举迁虞部员外
  郎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右谏议大夫赵昌
  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
  部郎中集贤殿脩撰昌言罢复知制诰仍兼脩撰
  判院事召赐金紫久之迁兵部郎中居职真宗即
卷九 第 10a 页 WYG0587-0604c.png
  位拜中书舍人数日召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通
  进银台封駮事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
  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
  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
  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
  已知之矣咸平三年又知礼部贡举居数日拜给
  事中知枢密院事明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再
  迁刑部侍郎景德元年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雍
卷九 第 10b 页 WYG0587-0604d.png
  王元份留守东京得暴疾命公驰自行在代元份
  留守二年迁尚书左丞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
  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脩国史是时契丹
  初请盟赵德明亦纳誓约愿守河西故地二边兵
  罢不用真宗遂欲以无事治天下公以谓宋兴三
  世祖宗之法具在故其为相务行故事慎所改作
  进退能否赏罚必当真宗久而益信之所言无不
  听虽他宰相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某以为如何事
卷九 第 11a 页 WYG0587-0605a.png
  无大小非公所言不决公在相位十馀年外无夷
  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
  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
  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众以为宜某职然
  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
  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
  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
  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涕泣曰非陛
卷九 第 11b 页 WYG0587-0605b.png
  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
  愧叹以为不可及故参知政事李穆子行简有贤
  行以将作监丞居于家真宗召见慰劳之迁太子
  中允初遣使者召之不知其所止真宗命至中书
  问王某然后人知行简公所荐也公自知制诰至
  为相荐士尤多其后公薨史官脩真宗实录得内
  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公与人寡言
  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
卷九 第 12a 页 WYG0587-0605c.png
  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今上为
  皇太子太子谕德某见公称太子学书有法公曰
  谕德之职止于是邪赵德明言民饥求粮百万斛
  大臣皆曰德明新纳誓而敢违请以诏书责之真
  宗以问公公请敕有司具粟百万于京师诏德明
  来取真宗大喜德明得诏书惭且拜曰朝廷有人
  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
  示大臣明日它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
卷九 第 12b 页 WYG0587-0605d.png
  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
  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
  此岂不为天下笑耶宦官刘承规以忠谨得幸病
  且死求为节度使真宗以语公曰承规待此以瞑
  目公执以为不可曰他日将有求为枢密使者奈
  何至今内臣官不过留后公任事久人有谤公于
  上者公辄引咎未尝自辨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盛
  怒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巳荣王宫火延前殿有
卷九 第 13a 页 WYG0587-0606a.png
  言非天灾请置狱劾火事当坐死者百馀人公独
  请见曰始失火时陛下以罪巳诏天下而臣等皆
  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
  宁知非天谴邪由是当坐者皆免日者上书言宫
  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
  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
  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尝所占
  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
卷九 第 13b 页 WYG0587-0606b.png
  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
  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
  解公至中书悉焚所得书既而真宗悔复驰取之
  公曰臣已焚之矣由是获免者众公累官至太保
  以病求罢入见滋福殿真宗曰朕方以大事托卿
  而卿病如此因命皇太子拜公公言皇太子盛德
  必任陛下事因荐可为大臣者十馀人其后不至
  宰相者李及凌策二人而已然亦皆为名臣公屡
卷九 第 14a 页 WYG0587-0606c.png
  以疾请真宗不得巳拜公太尉兼侍中五日一朝
  视事遇军国大事不以时入参决公益惶恐因卧
  不起以疾恳辞册拜太尉玉清昭应宫使自公病
  使者存问日常三四真宗手自和药赐之疾亟遽
  幸其第赐以白金五千两辞不受以天禧元年九
  月癸酉薨于家享年六十有一真宗临哭辍视朝
  三日发哀于苑中其子弟门人故吏皆被恩泽即
  以其年十一月庚申葬公于开封府开封县新里
卷九 第 14b 页 WYG0587-0606d.png
  乡大边村公娶赵氏封荣国夫人后公五年卒子
  男三人长曰司封郎中雍次曰赞善大夫冲次曰
  素女四人长适太子太傅韩亿次适兵部员外郎
  直集贤院苏耆次适右正言范令孙次适龙图阁
  直学士兵部郎中吕公弼公事寡嫂谨与其弟旭
  友悌尤笃任以家事一无所问而务以俭约率励
  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
  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
卷九 第 15a 页 WYG0587-0607a.png
  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有文集二十卷乾兴
  元年诏配享真宗庙庭臣脩曰景德祥符之际盛
  矣观公之所以相而先帝之所以用公者可谓至
  哉是以君明臣贤德显名尊生而俱享其荣殁而
  长配于庙可谓有始有卒如明诏所褒昔者烝民
  江汉推大臣下之事所以见任贤使能之功虽曰
  山甫穆公之诗实歌宣王之德也臣谨考国史实
  录至于缙绅故老之传得公终始之节而录其可
卷九 第 15b 页 WYG0587-0607b.png
  纪者辄声为铭诗昭示后世以彰先帝之明以称
  圣恩褒显王氏流泽子孙与宋无极之意铭曰
 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真庙翼翼魏公配食公相真
  宗不言以躬时有大事事有大疑匪卜匪筮公为
  蓍龟公在相位终日如默问其夷狄包裹兵革问
  其卿士百工以职问其庶民耕织衣食相有赏罚
  功当罪明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
  平孰不事君胡能必信孰不为相其谁有终公薨
卷九 第 16a 页 WYG0587-0607c.png
  于位太尉之崇天子孝思来荐清庙侑我圣考惟
  时元老天子念公报公之隆春秋从享万祀无穷
  作为诗歌以谂庙工
  洪迈容斋随笔 祥符以后凡天书礼文宫观祭
  祀巡幸祥瑞颂声之事王文正公旦实为参政宰
  相无一不预公知得罪于清议而固恋患失不能
  决去及临终乃欲削发僧服以敛何所补哉魏野
  赠诗云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可谓
卷九 第 16b 页 WYG0587-0607d.png
  君子爱人以德矣欧阳公作神道碑悉隐而不书
  盖不可书也公持身公清无一可议然独有此者
  功名之际人所难耳
李驸马墓(在城东北南神冈宋驸马都尉镇国将军节/度使赠尚书令许和文公李遵勖葬此)
  叶少蕴石林燕语 祖宗时驸马都尉宅主薨例
  皆复纳入官或别赐第曹沂王宅高怀德旧第也
  李和文宅亦王贻永旧第自和文始世有之宏丽
  甲诸主第园池尤胜号东庄和文好贤乐士以杨
卷九 第 17a 页 WYG0587-0608a.png
  文公为师友其子孙多守家法一时名公卿率从
  之游宣和间复取以为撷芳园后改宁德宫以居
  宁德皇后云
李留后墓(名端懿乃驸马遵最之子也官至镇潼/军节度观察留后附葬于父遵勖墓侧)
  欧阳脩撰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李公墓志铭
  嘉祐五年八月某日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澶
  州军州事陇西李公得暴疾薨于州之正寝其以
  疾闻也上方宴禁中为止乐命中贵人驰国医往
卷九 第 17b 页 WYG0587-0608b.png
  视未及行而以薨闻诏辍视朝一日赐其家黄金
  三百两赠公感德军节度使巳而又赠兼侍中太
  常谥曰某即以其年某月某日葬于开封府开封
  县褒亲乡先茔之次公讳端懿字元伯开封人也
  右千牛卫将军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陇西元
  靖王讳崇矩之曾孙连州刺史赠太师讳继昌之
  孙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赠尚书令兼中书令
  许和文公讳遵勖之子母曰齐国献穆大长公主
卷九 第 18a 页 WYG0587-0608c.png
  太宗之女真宗之妹今天子之姑属亲而尊礼秩
  崇显其淑德美问彰于内外而和文公好学不倦
  折节下士喜交名公卿一时翕然号称贤尉故李
  氏之盛受宠三朝而天下之士不侈其荣而乐道
  其德公为冢子于其家法习见安行不待教告少
  笃学问长而孝友喜为诗工书画至于阴阳医术
  星经地理无所不通七岁为如京副使历文思副
  使供备库使洛苑使新州刺史康怀二州团练使
卷九 第 18b 页 WYG0587-0608d.png
  济州防禦使坐知冀州失捕妖人降授单州团练
  使知均州未行改滑州兵马钤辖居岁中迁汝州
  防禦使蔡州观察使天子祀明堂推恩徙华州观
  察使献穆大长公主薨起复为镇国军节度观察
  留后公泣血辞让愿终丧制上不许其让许其终
  丧给以全俸服除拜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累阶
  金紫光禄大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食邑四千四
  百户实封九百户公为儿时上在东宫真宗命公
卷九 第 19a 页 WYG0587-0609a.png
  侍研席上尤亲爱尝解方玉𢃄赐之稍长出入宫
  禁礼如家人虽燕见语不及私数为上陈朝廷阙
  失开说古今治乱多所补益退而未尝言公既薨
  得其遗藁之未上者言宋室事甚详其馀不传公
  少自勉励见士大夫有失节废义者辄叹曰士起
  寒苦以学行自名至牵利欲遂亡其所守况骄佚
  易习而生长富贵间邪故常惕然痛自刮磨思立
  名节闻一善士倾身下之而贤士大夫亦乐与之
卷九 第 19b 页 WYG0587-0609b.png
  游以此多得名誉方大长公主在时数欲求外官
  以自效不可得久之出知冀州为政循法度检身
  束下民以不扰岁满召还初在冀捕妖人李校校
  穷自经死验得实矣后贝州妖贼王则闭城叛声
  言校在以惑众公坐贬官巳而则诛城开无李校
  者乃还公防禦使又知郓州安抚京东之西路是
  岁京东水灾民饥流亡公为治室庐发仓廪而流
  人至者如归咸赖以全活置弓手马教其马斗皆
卷九 第 20a 页 WYG0587-0609c.png
  如精兵治汶阳堤百馀里郓人遂无水患又知澶
  州发军吏之奸者去之流其尤者于远方然后明
  军籍均其劳逸军中称平而畏其法始下令捕盗
  有登邻屋取一杓者遽寘之法以徇于市曰是固
  足以信吾令由是盗贼屏息公虽以公主子自少
  居京师常领职事其在三班院尤为称职三班掌
  诸使臣功过黜陟而主者皆显官自重或贵家子
  食俸廪而巳吏得因依为奸而职废久不省至公
卷九 第 20b 页 WYG0587-0609d.png
  始躬治簿书考覈虚实赏罚必当后人多遵用其
  法及出为三州又皆有治状故虽享年不永不究
  其所施而士君子皆知其非安于富贵者也及闻
  其丧也莫不痛惜焉公自为镇潼留后十年不迁
  上以其久也以为宁远军节度使公恳辞不拜及
  其薨也遂赠感德军节度使公享年四十有八娶
  郭氏封仁寿郡君先公九年卒赠太原郡夫人西
  京左藏库使昌州团练使中和之女子男五人长
卷九 第 21a 页 WYG0587-0610a.png
  曰诜供备库副使次曰諲曰询皆右侍禁次曰谆
  曰䜣尚幼女四人长适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吉州
  团练使建安郡公宗保早卒次适秘书丞夏倚次
  适皇侄左领军卫大将军宗景次适皇侄孙右监
  门卫将军世逸公平生尝语其子弟曰吾蒙国厚
  恩未有以报吾且死宜有遗言毋因以求恩泽及
  其薨也其家如其言铭曰
  允矣和文惟时显人蔚有士誉匪矜帝姻赉其子
卷九 第 21b 页 WYG0587-0610b.png
  孙列爵启国惟公承之克似其德士起寒家骄于
  满盈纷其利欲败节隳名公生盛族赫奕高明都
  尉之子天子之甥惟谨惟恭其色不懈闻善如贪
  在得思戒间亦宴见忠言告猷学而从政有惠三
  州享其多美独不遐年高旌巨节以贲于泉昌又
  赠之金珰附蝉宠渥荣名惟有其实刻诗同藏其
  固其密
呼延赞墓(在朱仙镇之东北原上咸宁三年赞/掌护元德皇后园陵仪卫还卒葬此)
卷九 第 22a 页 WYG0587-0610c.png
丹阳伯墓(在城西八角保大营铺南/宋丹阳伯葛景先葬于此)
曹仙姑墓(在城南闹店保/古之新里乡也)
李总管墓(在城东南赤仓保元南康路/总管李铎大梁人归柩葬此)
游平章墓(在朱仙镇保元江淮行/省平章事游显葬此)
周令公墓      陶令公墓(以上二墓俱/在闹店保)
高左丞墓(在城东南史胡铺之北元河南行/省左丞封梁国武定公高兴葬此)
梁国公墓(在朱仙镇保枣林庄/元梁国公杨泽葬此)
  程钜夫撰杨氏先茔记 邃古之初不封不树中
卷九 第 22b 页 WYG0587-0610d.png
  古墓而不坟成周之时始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
  其树数设官掌之汉律列侯坟高四丈自是以降
  其制益明天禄辟邪之属亦各有差等所以辨贵
  贱定民志也圣天子以仁孝治天下加惠臣邻无
  有幽显孝子慈孙之心咸翼然以奋呜呼教孝劝
  忠之政不其美欤梁国杨文懿公之墓在大梁祥
  符县魏陵乡伯俞村先是公之二子敬直元直遵
  礼经广兆域至于表羡道识玄堂犹有俟也二子
卷九 第 23a 页 WYG0587-0611a.png
  既受简知至大三年秋七月诏推恩其祖祢明年
  夏四月又赐碑墓道遣将作院使野讷传旨集贤
  大学士李谦为之文冬十有一月又加赠赐谥时
  敬直以转运使官两淮元直以太医院使侍禁中
  皇庆元年夏六月元直请归脩治先人冢及树所
  赐碑不许乞听兄离职行事乃许敬直承恩奉诏
  惟谨明年春正月元直复泣请于兴圣宫又不许
  请至二十馀终不许曰尔为尔亲吾为吾子孙也
卷九 第 23b 页 WYG0587-0611b.png
  且尔兄在岂必尔其命河南行省给费为尔成之
  元直曰以公给私不可固辞从之乃赐楮币万五
  千缗仍督行省相其役二月复遣刑部郎中杨某
  赐河南丞相尚酝二壶以申敇之明年三月壬子
  丞相身率僚佐共建敕赐神道碑于墓右寓公乡
  老及四方来观者万数莫不咨嗟叹息曰非盛德
  之后能若是乎改作祠堂三楹秦国公李孟为榜
  曰致严圹未有铭集贤侍讲学士赵孟頫铭之墓
卷九 第 24a 页 WYG0587-0611c.png
  前有表参知政事贾钧书之墓南二丈有石门刻
  御史中丞郝天挺之字曰杨氏先茔茔前石人兽
  如制又南去二百五十尺华表双高国子祭酒刘
  𢋫题其衡颜曰梁国公神道有碣路左书曰大司
  徒梁国公坟则鄂国公史弼书也中以亩计者十
  五垣以甓外以丈计者六百缭以墙树榆柳柏松
  数万郁郁如屯云翼翼严严辽辽极目前临官道
  过者竦瞻咸曰此非教忠之原发祥之兆乎盖是
卷九 第 24b 页 WYG0587-0611d.png
  举也金工石工朩工土工凡六千有奇其费上赐
  之外竭家之有犹不足也冬敬直元直乃图其成
  请记于所知程某曰兄弟幸赖先训历事累朝被
  遇两宫隆恩异数显宠若此非勒之金石何以表
  君上示子孙且辱知于子馀三十年矣其为我记
  之某曰余闻仲尼之言封崇矣有若堂者有若防
  者有若覆厦屋者有若斧者合葬于防从若斧者
  焉此足以观圣人慎终之一节也君子不以天下
卷九 第 25a 页 WYG0587-0612a.png
  俭其亲圣人亦从事之宜而巳故有其位有其财
  与其时君子莫不尽心焉非以为泰也非以为观
  美也所以劝也所以事君事亲也昔有身为冢宰
  乃家庙之不营而祭于寝司寇劾之者有伤其生
  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圣人非之者适于宜而已
  若杨氏兄弟之廉敏端惠孝友敬笃其事君也外
  则于藩于宣而致其理内则夙夜在公而致其勤
  其事亲也生事葬祭咸致其诚则于事君事亲之
卷九 第 25b 页 WYG0587-0612b.png
  礼讲之亦久矣宜能位并九卿泽及三世轨物备
  制遂其所俟呜呼此忠臣孝子之事也至于启发
  人之善心使之思教子思立身以及于事君事亲
  之本其得于观感羡慕者又不知其几何人也诗
  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是宜有记嗟
  夫杨氏之子子孙孙毋怠毋荒丕念尔先丕敬厥
  德其克永世哉公讳泽字润夫凡再被赠恩阶曰
  荣禄大夫官曰大司徒勋曰柱国梁国其封文懿
卷九 第 26a 页 WYG0587-0612c.png
  其谥也其行已载所赐碑敬直今为江西等处行
  中书省参知政事元直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
  掌医卿延祐二年十月某记
  周密癸辛杂识 赵松雪云北方多唐以前古冢
  所谓墓志者皆在墓中正方而上有盖丰下杀上
  上书某朝某官某人墓志此所谓书盖者盖底两
  段用铁局拘之后人立碑于墓道其上篆额后讹
  为盖非也今世岁月志乃其家子孙为之非所谓
卷九 第 26b 页 WYG0587-0612d.png
  墓碑也古者初无岁月志之石
   自李总管而下诸墓皆宋以后人姑附于此
 
 
 
 
 
 汴京遗迹志卷九